把网络经历写成日记,带你了解互联网财富的那些事!
岁月长河里,时光带走了懵懂的童年,但带不走那些刻在记忆深处的味道!鱼冻,平平常常的一道菜,却是我们那辈人小时候记忆里一道无法忘却的冬日美味。里下河兴化水域广阔,河流纵横,湖泊交叉,塘堰密布,盛产河鲜,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水乡出生的我,如馋猫般贪恋吃鱼,何况儿时吃的河鱼大都是野生的,肉质鲜美,但更是对鱼冻情有独钟。早先的“鱼冻”,其实就是“残羹”。在寒冷的冬天,原本只是一道剩菜,鱼吃剩下了,汤多,经过一夜的低温冷却后,盘底就有了鱼冻。天冷,这么一“冻”,鱼汤汁和汤里胶原蛋白冷却一段时间后,就凝结一种晶莹剔透的“鱼冻”。 冬日寒冷气候下形成的“鱼冻”,饱含胶原蛋白,富有弹性,晶莹透亮,质感玉润,像果冻,用筷子挖出一小块佐餐,放入嘴中,软嫩爽口,入口即化,令人回味无穷。这是大自然馈赠
雷锋是伟大的,至今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用不同的语言传播着他的故事,并用爱心书写着一个个感人的瞬间。雷锋是平凡的,在他二十二年的生命中,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大事”,有的只是扶老携幼、勤俭节约、扶贫济困的“小事”,但是在小事的点滴之处却闪耀着他的品格,并铸就了他伟大的精神! 雷锋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英雄。今天,我们已经昂首阔步迈入二十一世纪,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依赖强大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智慧优势必将称雄于世界。那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完善的现在,我们如何学雷锋?我认为,学雷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因为点滴之处见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每年的寒暑假,我常常会跟着父亲去惠安县城他上班的地方。这种待遇在我上面的几个姐姐是无法享受到的,因为那时家里面穷,能跟着父亲去惠安县城上班,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因为去了可以吃好的、玩好的,而且也不用做家务,我是家里独子这种好事自然会摊到我的头上了,平时在家里一日三餐只能吃上麦糊煮红薯再配上咸菜,最多也是吃上一些咸稀饭,炒米粉之类的,要是能买上一块排骨来炖汤那绝对算得上是加餐的了,一年到头母亲也难得买几次给我们吃,因为单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一家7口人真的是很不容易。每当要去的时候,母亲都会叮嘱我好多话,并且在姐姐们羡慕的眼光中跟着父亲去的,那时候的惠安县政府机关大院里面有一尊站立着的汉白玉毛主席全身像,很是威严高大,看了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常州一家电子音乐公司的负责人赵董,是我的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专业77级的同班同学。他是1960年生人,曾经是南京市小红花的舞蹈队队员。赵董在电子技术的一个小小领域,主要依赖于大学时学习的《电子线路》等课程的训练,一步一步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垄断地位的行业头部企业。回想一下,四十五年前,我们一同的起点,一同起步,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以后就渐行渐远。我可能是同学中拜访赵董公司次数最多的一位。他们创业初期,在白荡宾馆附近的一间厂房,我就去过。2000年以后,几乎每年都有公差去常州,有时就会抽空去考察一下。我的触动很大,也思考了很多:我们究竟在什么地方与赵董拉开了距离,在哪些进化的分叉点选择了别的路径,才使我们走到今天,需仰视才能望其项背?也许马云、俞敏洪离我们太远。他们都是两次高考
我从小不信鬼神,可以说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甚至瞧不起那些烧香敬神的善男信女,尤其是对那些整日吃斋念佛的和尚,更是从心底产生一种怜悯,我觉得他们这一生太不值得,白白地浪费生命。然而,当我慢慢地长大,当我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因为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有那样的思想认识,只能说明我的肤浅、昧顽和无知。那不远万里朝拜麦加的穆斯林,那每前进一步就行一个五体投地大礼的佛教信徒,那手里捧着一柱香跋山涉水去顶礼膜拜菩萨的老太太和小媳妇们,他们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和启发,我不能把他们简单地统统用“愚昧”二字来概括,要是那样的话,愚昧的就不是他们而是我。今天是星期天,我信步来到白龙江桥头,这里是四路公交车的始发点,从这里出发,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到达终点——姚寨沟。天气虽
小时候,通过青岛啤酒知道青岛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我想看大海,却不敢想去青岛,因为它距我的家乡有千里之遥……大学毕业时,就听同学说青岛美的不得了,从那时起,去青岛就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美梦。我向往青岛,渴望成为青岛人,在填报毕业分配志愿时,我首先就报了青岛,可未能如愿,被分配到老家县城教学。事后,当我知道有两个女同学因与青岛沾亲带故被分配到青岛工作时,我懊悔不已,又无可奈何。1992年秋,偶得一次去胶东考察的机会,竟然只考察了烟台和威海,再一次错过了青岛。想青岛,盼青岛,慢慢在我心中凝结成青岛情结。十几年中,我从县城到省城,辗转三地,一直在寻求融入青岛的机会……我的青岛梦,让我酝酿了20年。就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第二年,我竟然梦幻般地走进梦寐以求的海滨城市——青岛。刚到青岛的那几年,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悠悠数年。如今,回望曾经远去的岁月,回忆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风轻轻的吹过,依旧清晰可见。风,是岁月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吹过的风,既带来了阵阵的清新与芬芳,也带来了历史的厚重与悠远。走在思绪的海滩上,咸湿的海风吹过,带来了对岁月的深深感悟。风注视着一切,它看到了细微的草木,也看到了巍峨的大山,如此的平凡,又如的巨大。岁月也一样,它看尽了这个世界所有的芸芸众生,不论是菜市场里来来往往的人群,还是摩天大楼中忙碌的白领们,岁月都一一留下了他们行色匆匆的生活痕迹。从天而降的及时雨,洒落在窗户上,像是岁月的泪水,在池塘荡起阵阵涟漪,仿佛是岁月滴滴飘落的泪痕。风吹着,吹散了所有的烦恼。一丝清新的空气从耳边吹过,仿佛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今天,2023年11月19日,是《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先生遇难92周年纪念日。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31年11月19日早晨,徐志摩乘坐的“济南号”飞机在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坠毁,“东方诗神”遇难于济南。志摩先生,您知道吗?为纪念您与济南的特殊缘分,长清区政府建设了以您的名字命名的文化公园,为长清市民又增加了一处人文景观!志摩先生,您看到了吗?今天,济南市和长清区志摩研究会、作协的领导、诗人、作家以及朗诵爱好者来到了您的罹难地——济南志摩文化公园,向您的塑像敬献了花篮,并鞠躬致意,表达我们对您的敬仰,真是“新月清辉再别康桥成绝唱,诤友
来到云南,不抬头看看,真是可惜了。每个人对于云南的印象,都不一样。关于美食,关于文化,关于少数民族,关于绿水青山……云南,值得让人注意的记忆点实在太多了。而蓝天与白云,是云南永恒的风景线。天空,湛蓝;云,洁白。蓝天与白云,似乎是大自然中伴生存在的,它们彼此捆绑在一起,向世间展示着最纯净的美丽。天空宽广辽阔,明丽动人,纯净的蓝色,再也不是“忧郁色”的代表,而是让人心情平静,摒弃杂念的治愈色。在这色彩之上,有白云滚动,时卷时舒。天空,便甘愿化作背景,任白色的云如何滚动变幻,自己只以最纯净的色彩包容。如果,天气晴朗,天空明净,白云舒卷,闲来无事,大抵是想看上一整天这样的蓝天白云的吧。如果时机得当,我也足够幸运,或许能够捕捉到七彩云出现的那一幕,然后,幻想一场化身齐天大圣,驾着七彩祥云的神话。一切,
如今的冬天常以“一秒入冬”的方式开启,“过山车式”的气温动辄就来一个大跳水,虽说过几天就到了今年的小雪节令了,却已有“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之感。小雪节令,预示降雨雪的概率增加,气候更加寒冷。现在生活条件富足有余,不仅早已能够吃好穿暖,而且很多家庭也早早地用上了空调地暖,在外暖宝宝傍身,在家空调护体,比起60、70年代我们那辈人的冬天,用的取暖工具先进多了。记忆中里下河水乡的冬日,很冷。小时候屋檐下挂满冰凌也很常见。虽说温度与北方没法比,但里下河水乡的房子没有取暖设备,而且,江淮地区天气湿润,时有雨雪,冻融交错,这种冷,是北方人难以理解的阴湿潮冷。没有取暖设备的房子里,阴湿鬼冷还漏风,比有太阳的室外,还要冷,一种阴冷,刺骨的寒冷。故有人打趣说: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干冷”,多穿衣服就可轻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