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络经历写成日记,带你了解互联网财富的那些事!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决战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曹操精心谋划,善择良策,攻守自如,屡用奇招,最后与强势的一方袁绍攻守易位。最终曹操以两万兵力击败袁绍十万大军,创造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耀眼的一页。经此一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翁许攸就是决定这一战役胜负的关键人物。许攸,字子远,南阳人,三国时期著名谋士。年轻时与袁绍、曹操都是好朋友。在他的人生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向曹操献奇计,突袭乌巢,火烧袁军粮草。这个故事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近乎家喻户晓,许攸也因此大放异彩了一把。但,他的人生结局却充满了黑色幽默。东汉末年,董卓被除掉后,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便成了实力最强的军阀,而曹操的实力相对弱一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
人活一世,弹指百年春秋,转眼夕阳老人走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热血沸腾的青年,刚毅坚忍的中年,步入了安安静静的老年,应知足长乐,闲中作乐,胸蕴不老魂灵,夕阳靓丽风采。一、忘记夕阳年龄“人生就像旅行,一处有一处的风景。只要我们懂得珍惜,学会享受,每一个年龄都有它独特的风韵。”夕阳老人应该承认人生自古谁不老,远去儿时的幼稚童真,曾经的月貌花容,当年的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统统都是云朵飘浮。一切想开想透,忘记夕阳年龄,改变的只是容颜,不变的是依然有一颗热情年轻洋溢的心,尊重自然规律,切莫人老当烦恼。二、不让自己太闲一个夕阳老人要想真正幸福,就要给自己找些事做。正所谓:手中有事,心里踏实,生活有奔头。夕阳老人远离了红尘的繁华和浮躁,不妨和老伴手牵手,欣赏故乡的江水,品味故乡的风情,和老同学、老战友聚一聚,
时至盛夏,我驱车行驰在乡间公路上,外面气温很高,车内开了空调。车子时而行驰于林荫之中,时而奔驰于艳阳之下。令我有些惊讶的是当下应是知了叫得最欢的季节,路边的树上确听不到知了的欢叫声。知了是夏季暑天的像佂,没有知了的欢叫声和偶尔听到一两声的知了单鸣声,这个酷热难耐的夏季暑天似乎缺少了一些暑天的味道。知了也再次勾勒起我对童年夏季的美好回忆。童年的夏季是欢乐的季节,是无忧无虑的季节。每到夏季到来,小伙伴们便不安分起来,三五成群四处溜达,有时到池塘里洗澡捉泥鳅,有时摸进瓜地里偷瓜吃……乐此不彼。最有趣的要数粘知了了。那时,每到立夏,一场雨后,泥土松软,蝉(知了前身)就从地下悄悄钻了出来,慢慢地爬到树上。到了第二天微亮,蝉褪去外衣,就变成了知了,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吧。知了们振翅高飞,飞到树枝
最近喜欢上了用普通面粉蒸出的白面蒸馍,热腾腾的白面蒸馍闻起来就有一股特有的麦香,一口一口吃到嘴里,细嚼慢咽,那种筋道甘甜溢满口腔,往往一口气能吃上两三个。记忆中的童年是很难吃上白面蒸馍的,玉米蒸馍、玉米烙馍、玉米粥是家常便饭,这些粗糙的黄面馍饭往往吃得我们喉头发紧,眉毛紧皱。白面比较金贵,庄稼人平时舍不得吃,只有在逢年过节比较隆重的日子里才能享用。于是,童年的记忆里充满了对过年的期待。过年,是所有庄稼人一致高度认可的重大节日。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包括最没办法的庄户人家,也要尽自己的财力奢侈一回。“二十八,蒸馍馍。”蒸白面馍馍被人们排上了靠近年节的专门日子,在这个属于白面蒸馍的专属日子里,人们尽其所能,于是各种各样的白面蒸馍纷纷出炉。白面豆包、白面菜包、白面枣花、圆的方的白面小馍,以及各类用白
漫漫夏日,天气炎热,我总喜欢一个人或静坐喝茶,或漫步消暑,或赏景遐想,总想抓住时光里的点滴美好,驻足停留在风景里,享受微风拂面的清凉,花香淡淡的宁静。于是,便向小区的荷塘走去。黄昏时分的荷塘,似镀上了一层浅浅的金色,余霞成绮,水天一色,光影陆离,千变万化。黄昏那种绚丽柔和,宁静温馨,淡泊从容的美丽景象,让我为之惊叹、陶醉。余晖熏染了草色,清荷碧绿了水面,鸟语温婉了静谧,清风律动了光影。斑斑驳驳,影影绰绰,蝉鸣林静,地影渐长,唯当下醉美黄昏。每每黄昏余晖下的炫彩,逆光里的云天,无处不在地搅动着我的视觉神经——光的迷离,色的幻化,风的惬意,云的飘舞,绘就了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壮丽画卷,仿若轻轻一挥手,便可带走款款深情,行行诗意……黄昏的荷塘,柳摇荷动云落影,水澜草静树自芳。云霞变幻,风柔花艳,粉荷点
传统节日端午一过,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春末抱怨的冷空气一去不复返了,扑面而来的是炎热的夏天、流火的七月。每天清晨六点钟起来,洗漱完毕后,骑着自行车开始了晨练;按照计划,必须在两三个小时内气温升高后回家。骑行二十公里后就可以了,这样就保证了每天四十多公里(往返)的锻炼时间了。等到我们返回家里的时候,我们已经是火一样的状况了。七月的盛夏,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毫不留情的烤着大地上的一切。大地被晒得发焦发烫,地面上仿佛被一个巨大的蒸笼罩住了,使人透不过气来。连天上的云彩也受不了了,悄悄地躲了起来。夏日的绿,在天地间挥毫泼墨,在蓝天白云下,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映入眼里的或墨绿,或清绿,都完全地脱了鹅黄的底子,它是这般的葱茏和葳蕤着,不再浅薄不再稚嫩,浓浓的把生命的层次极尽展现。夏天的味道
很喜欢的唐朝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读着这首描写夏日风光的诗,似乎感受到了些许清凉。窗外的大杨树上许多只喜鹊在高声鸣叫,像是在交谈,叽叽喳喳,很是热闹。不时,有喜鹊结束交谈,悄然飞去,可能有任务在身。当然,还有那一阵阵蝉鸣。有时,蝉鸣会忽然停下来,静得让人诧异,有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忽而,又雷鸣般地爆发了,那阵势让人喘不过气。有人说,如果夏天没有了蝉鸣,我们平淡的日子似乎少了点装饰,使人莫名地增添了一丝惆怅。不知何故,愈是天热,蝉儿鸣叫得愈是猛烈,像是在助威,又像是在宣泄。它们卖命地排山倒海般齐声歌唱,又好比参加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却没有迎来喝彩和关注。对于蝉儿来说,似乎不公平。不过,它们依旧忘情地发声,不遗余力地赞美
初夏,毓兄问我,去甘南吗。我说去。几天后,邢萍问我,麦积山石窟去吗。我问在哪里,答曰甘南。原来和毓兄所说的甘南是同一行程。我说去。甘南,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蓝天、白云、高原、草地、寺庙、经幡,西藏的美丽甘南都有,而甘南如诗般的温柔,西藏却没有。去年十月,也是和毓兄,还有海彬,去过洛阳龙门石窟。这次去的甘南中有令我向往的四大石窟中另一石窟一一麦积山石窟。传说因为该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五代诗人王仁裕在《玉堂闲话》中有诗云:"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石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神功"。同行中相约同学五人。常言道三人为众,五人当为一众人也。正值我学友会征文之际,占九分
夏日里,我们驱车去刘猴陈湾村,沿着山间小路一路前行,拐过几道山岭,来到朱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摘园。漫山遍野的李子树郁郁葱葱,一串串红透的李子压弯了枝头,满园李红,果香四溢,很远就闻到了李子的香甜。车子驶进采摘园,正是下午二点多的时候,微风不燥,太阳非常热烈,树叶拍着巴掌,一群喜鹊站在树梢头,叽叽喳喳的唱得如痴如醉。我们提着篮子走进李子园,满沟的李子树上挂着一盏盏小小的,圆圆的紫红色的小灯笼。斑驳的阳光洒在树缝间,送来一丝凉爽的夏风,一串串的李子压弯了枝头,走在林间树荫下,不时地有李子碰到我们的脑壳,有经验的王警官及一群社区美女们,换上了防晒衣,戴上了遮阳帽,他们像个专业采摘员,镇定自若的在李子树上采摘“欢喜”,采撷“笑声”。成熟的李子呈紫红色,表皮上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霜,生长在背风向阳处,这种富
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活着的艺雕”!美誉之中,盆景之境,顺意而生。盆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是园林文化的承续和延展。园林是大自然的缩影,盆景则是园林的缩影。一方盆景,能“缩地千里”,亦能“缩龙成寸”。盆景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有所萌芽,到了唐代形成真正的盆景艺术,清代是盆景的鼎盛时期,盆景既是达官贵人宣示富贵的典藏,也是文人儒士陶治情操的雅玩,还是普通百姓居家装饰的点缀之物。清初有人记载,“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想亦始自平泉、艮岳矣。”平泉为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所建园林,艮岳为北宋徽宗所建园林,盆景出现在这两个园林的同时代,并且真正成为盆景艺术,走进人们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