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络经历写成日记,带你了解互联网财富的那些事!
活了将近一甲子,在小城也退休几年了,没有搬砖砌墙的爱好,女儿在省城上班,老公在做自己的生意,我干点啥呢?干脆重拾儿时旧梦,捧起书本拿起笔,像模像样的去诗行韵海找乐趣。
大早上打开手机,一个微信红包跃入眼帘,是《河洛朝》编辑尚培元老师发来的,附寥寥数语:上期稿费,请查收。哇!!!是真的吗?大半辈子了,头发都要白了,竟然收到了作品稿酬,这可是生平第一次。
雀跃之余,和尚老师开玩笑:哇,真不少呢,够吃一次猪头肉了。老师回我:那就赶紧再写一盘“猪头肉”吧。
说起猪头肉,不由想起了从前的日子:
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我们姐弟三人,还有爷爷奶奶,靠爸爸种地和当民师的妈妈一点微薄的工资过日子,尽管老人精打细算,但日子总是紧巴巴的,平时能吃上一顿肉饺子简直就是过年了。那时常常想,要是能天天吃上肉饺子就好了。卤肉是啥?卤猪头肉是啥?从来没想过,也从来没吃过。
在农村,农民除了种地,喂几只鸡,卖几个鸡蛋,最大的收入就是喂猪卖猪,一年喂一头最多不超两头。我问奶奶:咱家咋不多喂几头猪呢?奶奶叹口气:那一点粮食,人吃还不够呢,拿啥喂猪呀!
也是,那时喂猪就在院子里用麻扎泥(用麦秸杆和土混合在一起)砌个猪圈,铺上蜀黍杆,放上低矮的石槽。站街每逢初八有集,去集上挑选猪娃,搞好价钱,一般都用红线拴上,揣在怀里带到家放进猪圈。猪,便成了一家人的眼珠子,老少都围着它转,就盼着念着它平平安安快快长大,到了年前卖个好价,一家人一年的大半生活开销就有了保证。
从前养猪不像现在,有专门的猪饲料啥的,猪的一日三餐,靠一家人的努力,把吃过饭的锅碗瓢盆刷洗后,用刷锅水兑上麸子皮谷子糠,红薯鞭子萝卜头,还有萝卜缨子红薯秧,熬吧熬吧,就是猪食。在很多夜籁人寂的晚上,我睡醒一觉,发现奶奶还在熬猪食。
除了这些,河滩上和庄稼地里的野菜也是猪的主要食物。有野菜的季节,野地里给猪拔草的孩子们成群结队,麦田里的面条菜、蜜蜜蒿,河沿儿渠边的水红菜、石灰菜,还有猪毛义菜,曲曲菜等等等等,猪能吃的多了去了。
妈妈是老师,要教书育人。所以好多别人家孩子能偷懒躲过的活计我是躲不过的。养猪的人家多,村子周边的野菜拔完了,住在河洛交汇处的我就要随着邻居婶婶奶奶坐上大木船过黄河去黄河滩上拔野菜,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去,因年龄小,拔的菜总没别人多,一般都是别人拔了瓷瓷实实一大布袋,我只拔了虚虚的一包。有时候赶不上回程的船,就只好随大人睡在漆黑空旷的河滩上,身下铺的是麦秸草,盖上自己的夹衣(稍厚点的衣服),望着头顶上的星河,听着身边草地里的虫鸣声,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每当这时,同去的秀清奶和贺俊岑奶奶总是睡在我的两边,把我护在她们中间,把她们身上盖的衣服往我身上拉拉再拉拉。现在她们都不在了,每当想起,鼻头都酸酸的,热泪都会不由自主的溢满眼窝。有的时候,都半夜十二点了,坐着木船还在黄河上漂,望着天上的冷月,听着船行水里的哗哗声,像是梦境。
一年到头,要过年了,好不容易把猪养大,父亲装好架子车,把猪捆上,我帮着推车,猪一路撕心裂肺的叫着,沿着滩里土路过河堤,渡洛河去站街卖猪,因过年急着用钱,我们家的猪几乎没有摊上过一等二等。(公家收猪是按猪的肥壮成度和重量分出一、二、三等,一等二等价格高,三等最低)都是将就养够一百三十斤以上,能摊上三等就卖了。卖了钱,第一件事就是赶着去供销社的熟肉店买几斤卤肉撇汤油,那油就是一家大小饭碗里最好的增味济、营养品。有时能买到,有时买不到,买不到的时候就要去拜托熟人,等有的时候求人捎几斤。我永远记得那卤肉锅里飘出的浓香,望着满满一大锅冒着热气的卤肉,不知咽过多少口水,但从没奢望能吃上一口。父亲看着我馋,总是说:再等等,等你们上学出来,条件好点了,咱家也买个大猪头,让你们好好解解馋。然后,到卖煮豆的小摊那里,买上几包像喇叭状用纸卷着的卤煮豆,给我一包,剩下的给弟弟们捎上,他却从没舍得吃一点。
转眼几十年过去,父亲也去世二十多年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想吃口肉都难的年代到现在挑剔着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我常常感慨,现在的日子,真是都过到天堂上了,饺子想吃就吃,猪肉都不稀罕了。生活在这个日渐强盛,平安幸福的国度,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人呀,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103102.com/post/6206.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