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白分享 » 正文

温暖的念想

435 人参与  2022年10月04日 17:23  分类 : 小白分享  评论

前几天,朋友给我打电话“诉苦”,他打的去双台子区,上车后司机问去哪,他随口说去盘山便眯了一小觉,结果当司机和颜悦色地叫醒他问在哪儿停时,朋友哭笑不得,开过站了!司机恍然大悟连说对不起,朋友无可奈何地说这事不怪你——现在很多人去双台子区还都习惯说是去盘山,尽管知道盘山县城早已搬到新址,脑子里那区和县还是没有离开那块地儿。其实,不论怎么变,不论叫什么,那块地儿还是那块地,对于生活在那块地儿的人来说,在变化中得到了更多的美好,对于已经走出那块地儿的人来说,永远不变的是那些点点滴滴的念想儿。

panshan.jpg 温暖的念想 小白分享

当年人们用“南大坝,北大坝,三厂铁东到辽化”来描述那块地儿的范围;用“轻工业豆腐房,重工业打马掌”来形容经济状况——解放初期,盘锦地区是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所谓城区里的工企多数为粮油食品加工、铁匠炉、白铁社等。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着辽河油田的开发建设,才有了一些化工企业。比较大的是盘锦化肥、热电、炼油厂,俗称“三厂”,还有辽河化肥厂,俗称“大化肥厂”。站在南大坝向东南的“三厂”方向望去,远处可见四根像烟囱的东西,上面喷着明亮的火焰,那就是盘锦的特色“大蜡”,整天整夜在燃烧。有人说,那“大蜡”就好比一个人站在边上一张一张往火里扔十元百元大票,真可惜呀,太刺激了。

之后,城里又有了长征汽车修配厂(俗称大修厂,从沈阳市整体搬迁到盘锦)、农机厂、塑料厂、电子仪表厂、大酱厂、盘山酒厂、鞋帽厂等中小企业。最有名的标志地当属几个驻盘企业,比如,东北输油管道一公司(东油大院)、第九化工建设公司、中国建筑二局四公司(103大院)——都是有实力的大单位,办公住宿都是三四层的“高楼大厦”。那几个单位经常放映露天电影,而每当有消息传出,人们便奔走相告像过节一样兴奋,早早提着小板凳去抢占好位子,不论春夏秋冬人们都是不厌其烦地期待着有精彩出现。

那时,居民生活的给养物质十分匮乏,贵重物品特别是副食品都要凭票供应,比如每人每月2两油4两肉3斤大米5块豆腐等等,所以城里的国营粮店、商店也很多,最有名的商店有一百、二百商店、凌云综合商店、工农兵副食品商店、永红副食品商店、建设副食品商店、团结副食品商店、长征副食品商店、幸福商店等等,粮店就不说了……一到过年,人们凭票“抢购”猪头、肥猪肉、鱼、香烟等年货的场面也颇为壮观。城里设的几个豆腐供应点,每天早早都有长长的买豆腐队伍,人们迎着朝阳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新鲜豆腐回家,很惬意很满足,个个笑逐颜开。

盘锦在上世纪七年代初才通旅客列车。不过,那时要在盘锦坐火车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提前到沟帮子、锦州去乘车,而你要想当天就达到绝对是痴心妄想。去趟省会城市沈阳,只能乘坐唯一一趟途经盘锦的沈阳至锦州的396次普通列车(俗称为慢车),成人票价是3.8元,盘锦到沈阳如果不晚点大约得6个多小时,需要绕道辗转海城、鞍山等地才能到达沈阳南站。那趟车到底要经过多少个站?有多慢?你就从在盘锦一出站数吧,什么渤海、新立、新开、于楼、拉拉、中小、西市、盖家等等根本数不清记不住,就是觉得还没怎么走就停了,而且有时就停在前不着天后不着地荒郊野外给其它快车让路,真是急死人呀。

“一条马路望两头,六个警察俩岗楼,没有公园没有猴……”,这是当时沈阳、大连、鞍山等地下乡到盘锦的知青为老城编的俏皮嗑,形容街道的落后状况。那时贯穿城区的就一条公路(305国道庄林线),是砂石路,其余都是土路,有一种叫“骚夹子”的小螃蟹,出奇的多,以至于成群结队地往马路上爬,过一辆马车都会压死几个。在所谓的客运站能够坐上用国产最好的“大解放”改造的“客车”(车厢安装上帆布棚,车厢里放上几张长条椅),对很多出远门的人来说就是享受颠颠簸簸的“幸福时光”了。

城里有两个比较高档的“宾馆”——县政府第一招待所、盘锦旅店,还有一个供马车驴车停放的大车店。最有名的饭店是红旗饭店、迎春饭店、大众饭店,后来有了比较贴近百姓的“八一饭店”等,那时饭店的菜品不是很多,有点像现在的快餐店,先将菜做好装在一个个容器里按份出售,用勺来“评判”交易,都是些西红柿炒鸡蛋溜豆腐芹菜炒粉等家常菜,如果想要吃清炒肉溜肉段炖鲅鱼等硬菜需提前来排队。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我“借光”在红旗饭店的包房里吃了一顿火锅,回来后兴奋了好一阵子,逢人便吹吃火锅要先将汤勺快速插到底然后慢慢提起,收获那些海米斗鱼之类海鲜别提多爽了。

我读书的盘山一中也叫过红卫中学,是大两排平房,初三那年在后面又建起了三层楼房,偌大的操场一到雨季必须停用,否则就要跋山涉水了。那时城里的小学有胜利、建设、育红、长征,中学就一中、二中,城北六里河畔有一所师范学校是中专,算是盘锦地区的最高学府了。应该说,我的学生时代是吃着爆米花滚着铁环弹着弹珠长大的,曾举着江米条吹着“大大”泡泡糖,看着白砂糖怎么变成蓬松的棉花糖,曾收集过小袋酸梅粉里的小勺子,梦见过一休花仙子蓝精灵铁臂阿童木……在课堂上用圆规去扎那只越过“三八线”的胳膊……在城区的东面和西面分别有两个菜园子——高家菜园子、八一菜园子,那里是班里几个淘小子经常光顾偷摘黄瓜茄子西红柿等打零食的地方。不过,能够爬上城东高家村的老榆树上采摘“榆树巧”的人才是“英雄”,那榆树巧是榆树的果实,比黄豆粒大些,因其形如铜钱,也叫榆树钱。当大地还没完全吐绿,榆树巧就最先开花了,一片片的叠放在一起,翠绿色就像是用线串的铜钱一样美丽。榆树巧也是一种极具诱惑的美食,要想办法把结有榆树巧的枝条折断,尔后大家席地而坐迫不及待地把榆树巧从树枝上撸下来,不管是树叶还是榆树巧就往嘴里塞,有没有虫子也全然不顾,那种甜甜的清香打发着一代人苦涩的岁月。

这是一座淳朴而神秘的小城。有着传奇性的人物传奇性的故事——什么吴老疙瘩瞎老杜,什么某某、某某瘸子,都是建国前的功臣,人们都很尊他们。据说那吴老疙瘩曾经冒死护送过我地下工作者,被炮弹震得有些精神失常,他没儿没女享受五保户待遇,不论他到哪个粮站和副食商店买米买肉都一路绿灯不用凭票,更神奇的是据说老爷子70多岁时还长出来一排小白牙。

人常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虽然搬出“那块地儿”已经30多年了,但它仿佛是一只摇篮,摇啊摇,摇啊摇,从冬摇到春,从夏摇到秋,令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那夕阳下高耸着略带残破的大烟囱;那因风化而剥离了原本颜色的红砖青瓦;南大坝儿那片郁郁葱葱的“青年林”;母亲河(辽河)上那木桩错落有致、颇为壮观的南大桥;南大廟、老酒厂、白铁社、东风照相馆、医药公司、大酱厂……还有那经过大东北的风雪锻造出的淳朴的乡音。

时代的变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青春与活力伴着火辣与甜美悄然而至……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aobaiss.com/post/4936.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