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白分享 » 正文

山坡上的甘堡藏寨

459 人参与  2022年09月07日 22:04  分类 : 小白分享  评论

高山仰止。人们对山膜拜、信仰,被吐蕃人带到邛莱山脉东部边缘的甘堡村。这个“山坡上的百户大寨”,地处四川理县的百里藏羌文化走廊上,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的土谷混国时期。四百多年前,定居于此的“绒巴”,倚大石山、傍杂谷脑河,用原石打造出层层叠叠、栋栋相连、户户相通的“甘堡甲穹”。

8月川北之行,我们从眉山青神驱车出发,选择了成都—汶川—映秀—理县这条线路。经成乐高速、京昆高速、成都二绕转至蓉昌高速一路向北,及至薛城出口下高速,沿着317国道盘山前行。这是从四川盆地所属第一阶梯向横断山脉第二阶梯攀升之路,也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雪域高原的美便是从大陆性高原气候开始的。如絮的白云游走在山顶,蓝天与高山成天地,藏庙塔与山峰时或出现,凉风在峡谷间吹过,牧野着树木葱郁。行进在耸立的高山、湍急的河流和纵横的峡谷间,饱和的负氧离子,心也干净,人也清爽起来。

ganbao.jpg 山坡上的甘堡藏寨 小白分享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经过近4小时的跋涉,我们折入距离理县县城8公里的甘堡藏寨。当地人介绍,寨前这条湍急的杂古脑河,古称沱水河,发源于鹧鸪山脉,一路奔走南下,透着大自然的“野”,在经理县、汶川,与更多庞杂交织的水支系,绵延了千里的岷江上游。“君住岷江头,吾守岷江尾”,我感受到那有着呼吸和体温的生命存在,“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大山深处的甘堡藏寨,屋顶上的五星红旗、祈福用的经幡、迎风的五彩风马旗装点着寨子,安详虔诚的老人手摇转经筒,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一如惟妙惟肖的“二牛抬杠”农耕雕像引人驻足:在陡峭的坡地上,一人在前牵牛,一人坐于杠上,脚踏辕犁,控制犁铧入土深浅,一人在后扶持犁把,将藏民“二牛三夫”的耕耘方式淋漓展现。一切依存于农田耕作的大国农业,农民与耕地、农民与耕牛、辛劳与坚韧,延绵了汉藏羌农耕文化。

我们拾阶而上来到博巴森根广场。正北方有点将台,上书一个巨大的“将”字。两侧是戎装雕像的屯兵,配戴刀剑弓箭、火铳之类的武器,或肃然站立,或跃马扬鞭,或吹着牛角号。当地人告诉我们,清政府在甘堡村屯兵,且农且武、足食足兵,战时为兵杀敌,平时则农农耕,这是沿袭了曹操当年征伐袁绍时的屯兵垦田制度。甘堡藏族屯兵既是一支务农的军队、又是一群打仗的农民,被多次调遣出征准噶尔、廓尔喀,最远曾赴江浙沿海作战,甚至抵达台湾。据史载,公元1841年,嘉绒屯兵以“不战胜宁战死”豪情,在宁波大宝山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激战、肉搏,让英国人感慨“自入中国来,此创最深”。此役后,活着的屯兵将500名牺牲的屯兵辫子带回家埋葬,设“辫子坟”供人祭祀,节庆的日子会跳起“博巴森根”锅庄舞蹈。如今,卓尔不群的石碉高高耸立,在风雨语中讲述“奋勇巴图鲁”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传奇故事。

博巴森根广场上面是鳞次栉比的藏寨民居。依山居止,累石为室。与藏东原木房屋、西北牛毛编织帐房不同,这里属于山地河谷,均为土石结构的碉房。石木结构房屋下宽上窄,石块砌成、黄泥勾缝。跟羌寨类似,一层养牲畜、堆杂物,二层是客厅、厨房、卧室、客房,三层屋顶作晾晒粮食场地。有人说,在甘堡村随手往天上撒一把石子,落下来都会砸着石匠。砌石墙对于甘堡石匠来说是拿手好戏,无需吹墨吊线,只凭经验和目力,如同信手拈来,平整笔直,棱角分明。这应是对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华夏文明传承,万里长城也是在石头上绽放着泥土的芳香。藏族人多信奉喇嘛教,门窗上端的斗拱作檐,则是他们挥洒艺术灵气的天地,多用双鱼、狮子等吉祥八宝图案装饰,极富立体感。大门上挂着的红灯笼增添了不少亮色,屋檐下挂着串串的红辣椒和玉米棒子,街沿上码放着成堆的柴火,让嘉绒藏族的农耕图景有了烟火的味道和温度。

循着石块就的小巷一路上行,一条山溪伴随,最宽处有四米,最窄处仅一步跨。此时溪水纤细,稍没脚背。溪岸均用块石简单砌成,因形就势,随弯就拐,走出柔曼身姿,似水袖般舒展到我望不到的巷角。偶遇亭台休憩小坐,石桥、石凳、石柱、石像栩栩如生,暖了一程山水,温着太多的情愫。一如茶马古道一头系着人文,一头载着故事。唐时风、宋时雨,一队队马帮从西陲边地出发,赶着骡马、背着风马旗,踏着石块台阶,似闯关东、走西口般“穷走夷方”,背夫的喘息声和深浅不同的“拐子窝”,将茶马互市串联,厚重了汉藏民族和衷共济的文化内涵。

路遇一位戴头帕、青布围腰的大娘,在家中营卖松茸、蜂蜜等旅游商品。朋友想购买些蜂蜜,同大娘攀谈起来。大娘很健谈,告诉我们,2008年以前,村上270余户人家、700多人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种植大白菜、玉米等农作物不容易卖出去,收入也就一两千元。地震后寨子得到浙江省的援建,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环境也有很大提升。村里种上了甜樱桃、青红脆李、核桃、苹果等经济作物,旅游产业也有了起色。诸如俄玛藏家乐、卓基斯满藏家乐等农家乐就有150户,真正实现了从原始农耕状态跨进现代时空生活的“加速度”。如今,大家住上楼房、通上自来水、使上热水器、用上液化气,好多家庭都购买了小汽车,寨子里充满生机活力。可以说,经历了从“统筹城乡发展”到“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三次转变,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甘堡藏寨村民虽然还住在农村,保留着一些传统,但过的是城里人的生活。“卖大米、青油、火锅料、啤酒啦”的吆喝声响起,一辆川A牌照的柜式货车穿行在巷子里,喇叭里不断重复着兜售生活用品名称,方便寨民生产生活。

我们入住的是玉龙嘉绒风情山庄。典型的藏式建筑,灰白色石头墙体,窗棂以红、黄描绘,三层楼房,座顶改造成汉式造型,红色小瓦铺盖,八角飞檐高挑,五颜六色的经幡覆盖了整个院落。庭院墙头上用劈好的长方形木材垒码成一道柴垛,专门为旅店客烧烤储备的。墙体上挂着几个刷漆的轮胎,墙角根摆满了格桑花、羊角花等盆栽,苍翠摇曳,整洁有序、干净清爽。院外的圃畦里,蔬菜生机勃勃,苹果树、无花果,成团成串,果实累累,伸手可摘,演绎着浪漫、温馨、淳朴、自然的农家风情。

山庄一楼二楼为住宿,宾馆化的设置,设施齐全,整洁明亮,藏式客房内悬挂着佛教挂毯和唐卡,我还第一次见识了风格别致的藏式床。晚上6点,我们一行8家人在三楼设的餐厅,围成三桌而坐品尝藏式火锅。与传统意义上的四川火锅不同,藏式火锅并不是将菜品依次放入锅内涮着吃,而是直接把各种荤菜、素菜堆放在锅中,浸泡在汤里煮熟一起吃,看起来更像是东北地区的“大乱炖”。只不过藏式火锅的菜品并不是胡乱扔到锅里的,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一锅煮尽天下美食。猪肉、香肠、牦牛肉、蘑菇、青笋、土豆片等菜品,切成条或片整齐码放在烧有木炭的铜锅里,搭配合理,格外赏心悦目。品着牦牛肉的鲜香、盐菜的酸咸,甚是欢愉,大家在杯盏中付诸笑谈。

早餐是糌粑、酥油茶,怕一行的小朋友不习惯,老板准备了稀粥、馒头、鸡蛋。吃糌粑,岚哥很有经验。但见他左手端碗,,右手手指捣鼓碗底的酥油茶和炒面,然后紧贴碗边转动拌匀,搅捏揉合成团,送进嘴里津津有味吃了起来。独好挂面的章勤和我,走进厨房动手操作起来。烟熏火燎的“土灶房”换成了无烟洁净的灶台,拧动天然气灶具的点火开关,淡蓝色的火苗呼呼燃起。高山深谷无人知,藏在深闺人未识。藏族同胞用干牛粪块作燃料的情况已改变,虽然他们仍以牛羊肉为主,但现下便利的交通,甘堡藏寨也有了萧红“呼兰河畔”式的乡村生活。沸腾铝锅里飘出挂面香,莴笋叶、白菜打底,配上红油辣椒、蒜末、小葱、豆油、鸡精等,味道甚是惬意。或许,四五千年前,当小麦沿着最早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沿着黄河,一路东下,在时间的长流里,筋道美味的面条以其美味而滋养了不同地域人们的舌尖柔情。

心中有魂,脚下有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甘堡藏寨让乡村更向往。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aobaiss.com/post/4859.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