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白分享 » 正文

泛黄的青春日记

452 人参与  2022年06月24日 22:18  分类 : 小白分享  评论

四十年岁月弹指一晃过,泛黄日记里有青葱跃动心。

当五十六岁的我翻出压在书柜里几本陈旧的牛皮纸封面日记本,一页页翻看,透过那稚嫩纯真而又激情略显迷惘的文字,我仿佛又回到了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在平凉师范求学的日子。字里行间跃动的是一颗青春之心,奋斗之志以及内心的矛盾冲突。一段不曾湮没的个人心灵史在日记里复活。

qingchun.jpg 泛黄的青春日记 小白分享

那时家里穷,买不起精美塑料皮日记本,我就用简易牛皮笔记本写日记,尽管历经岁月沧桑牛皮封面和纸张已破损泛黄,字迹有的已模糊,但内容却真切挚拙,是我青春的见证和心灵的秘史。

我本山里农家子,在关山脚下的小山村长大。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要拉扯我们弟兄四人,生活相当艰苦贫穷,缺吃少穿,就连一个像样的书包都没有,积劳成疾的母亲经常给我说:“娃,不好好念书你就没有活路,长大连媳妇都娶不上!”我从小爱书,不爱说话,爬到自家炕上抄写作文范文,读《东周列国传》、《东方欲晓》、《英烈传》、《水浒传》等书,除上课听讲作业外,早晨下午就在学校厕所旁边的麦地埂堎上背书,放学后放牛时也在背课本。越穷的地方人们对考学和有份工作特别的羡慕和渴望,在我们山寨乡这个偏远贫困的地方,之前也考上过几名大学生和中专生,每考上一名学生,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议话题。在我上初一时,初三有一名姓赵的学生考上了平凉师范,校园沸腾了,山寨轰动了。我也羡慕极了,人们当神话一样传说那个学生的用功劲,听说赵同学除学校上课学习外,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学习到一两点。我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一定要考上中专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是一九八三年秋考入平凉师范的。那时正是十七八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四年师范生活,我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平师,那里有过我青春的奋斗、迷惘、痛苦和快乐!

日记摘录之一:一九八四年三月二日(农历正月三十),晴。

今天,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适逢吾之生日,一九八四年三月二日,我以愉快的心情跨进了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范畴,今天,我将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公民。十八岁,何其光荣呀,在人生的长河中,能有几个十八岁呢?

此刻,我以激动与不安的心情来读这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愿君惜取少年时。”人生中,青春有几何?安能不所事事,虚度光阴,白白来世一生?

我嗟哀那逝去的大好时光,但我并不因此而沉沦不前。生命的春天业已笑吟吟向我招手,迎将上去,拥抱它吧,抓住它,不放过它,珍惜它,我相信,我一定会有一个丰腴的秋天的。

写在我十八岁生日的时候,于平师。

日记摘录之二:一九八四年三月九日,星期五,晴。

上完早操,学校教务处杜老师讲了有关打扫卫生的事,我们很高兴。

吃过午饭,我来到教室,见教室后面的扫帚、笤帚乱七八糟杂乱地散满一地,不禁想到,正值全体同学轰轰烈烈地进行第三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之际,我整天不是说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多做些好事吗?班级的事,也有自己的一份,见此,我能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吗?集体像一炉燃烧着的火,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添柴加料,这团火才能越烧越旺。于是,我便自动拿出自己的绳子,和刘建宏、李植林同学扎起来。我们把散乱的扫帚毛竹整好,弄齐,重新扎理。不大功夫,便把一大滩使人看了犯愁的毛竹扎成一把把又紧又整齐的扫帚。这事立即被我班宣传委员樊建军同学看在眼里,他立即把这事记在了“好人好事登记簿”上。

我看着表扬栏中有自己的名字,既兴奋,又负疚。这一天是不平常的一天,我要以此为起点,多为集体着想,树立一个长久地为人民大众服务谋利益的坚定信念,在集体的大家庭中成长……

日记摘抄之三:一九八五年3月15日。

今后读书计划:

1、本学期:每期的《诗刋》、《星星》、《人民文学》等必读;自学《中国文学史》,读四五本名著,读散文名著。

2、三年级:读《诗刋》、《星星》、《人民文学》。自学《中国通史》,读名著若干本,报诗刋刋授学院学诗。读《文学概论》。

3、四年级:读《诗刋》、《星星》、《人民文学》。自学《资本论》、《反杜林论》、《美学概论》。

我自小爱好读书写作,进了师范,学校有偌大的图书室,我如饥似渴的读书。图书室每周一、三开放两次,不到开放时间我借的书就读完,天天盼望开放借书,有时又顺手拿同学借的书来读,也用不经常借阅同学的借书证多借一本书,其他同学一学期一本借书证也填不完,我一学期得两本,填的满满的。大量的中外名著是在那时啃的,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司汤达的《红与黑》,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厚厚的四大本,硬是啃完了,抄写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书中主人公不懈奋斗的精神鼓舞着我战胜贫困和疾病。还有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剧作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我读但丁的《神曲》,我读抄普希金、莱蒙托夫、惠特曼的诗。我疯狂的读,忘我的读,仿佛要吸收全世界文学的营养壮大自己,以期在文学的天地里有所作为。又不失时机借阅当代各种文学杂志,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张贤亮的《绿化树》、路遥的《人生》都是那时读的。记得八三年我们刚入校不久,学校组织我们去平凉剧院听贾平凹的文学讲座,我那个激动劲呀,无法形容,认真的听,仔细的记,记得贾平凹讲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他如何观察一棵竹子的事,至今不忘。对大作家的崇拜激发了一个热血青年对文学的狂热。那时中午只上两节课,还有一节自习和活动课,自习做完作业,我就夹一本书去学校对面柳湖大队农民的菜园,坐在地埂上独对夕阳背书,记得背的是我买的《短文精华》和古诗词;晚饭后就信步菜园或者山野,转悠散心;星期天就夹本书在菜园静静看书一整天,连附近的菜农都认下了我。

我那时家穷体弱,自卑沉默,又不合群,与同学交往交流很少,把深深的自卑埋头在读书中以维持仅存的自尊和希望。不过,也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就是静宁籍的李植林同学,相同的家境,相同的爱好、相近的脾性使我们贴在一起,我们无话不谈,一起读书,一起散步,共同谈论人生和文学。记得那次我病了,重感冒,高烧虚弱,在床上躺了一周,是他借给我仅有的蓝布大衣盖在我身上,是他每天打来饭菜照顾我。那时没有暖气,宿舍架一铁皮火炉,临睡前放进几块煤块到半夜就没热气了,我本来被子又薄又短,冻得缩作一团,多亏李同学的大衣加暖,我才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宿舍八人,各有所长,樊建军的二胡使我听得如泣如诉,苏文洲的书法我们拍手叫好,最是幽默赵润平,每到饭点,他就会边用筷子敲打瓷碗边套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旋律,唱着“同志们吃的鸡蛋喝的鸡蛋汤,开饭喽……”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日记摘抄之四:一九八四年四月三十日下午,星期一,晴。

母亲来校,我既兴奋至极。五月一日,星期二,雨。饭后母子上街,中午缝被。五月二日,星期三,晴。早饭后,母子去飞机场,返回到车站,11点半母归吾亦返校。

日记摘抄之五: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星期五,上午,晴。

运动会正在进行,跳远,四百米决赛,附小四百米接力依次进行。广播里播送着我的诗作《运动员》、《跳远》、《接力》、《友情》,我很高兴,为我的诗作,我很骄傲,我将继续而为之。

我们都是一帮文学爱好者,我们八七五班办了一份油印文学小报,名曰《苔花》,我们都是撰稿人。一年级春季田径运动会,我没参赛项目,当好啦啦队,有感于比赛热烈的场景,写了首朗诵小诗投向学校广播室,当场播读了,算我在体育活动中展示了文学才能,颇高兴了一阵。更为高兴的是我的作品不断在校刊《春蚕》上发表。一九八六年五月,我的散文《大山的馈赠》在《平凉报》“泾水”副刊发表,寄我稿费五元,我激动不已,三元多买了一双白球鞋,那穿上的带劲,因为这是我第一笔劳动所得的稿费。后来学校选编了一本《平凉师范学生习作选》的书,收进了我的散文《大山的馈赠》。犹记平师操场旁高大的树木,每到春季柳絮飘飞,同学们就在操场上尽情的活动,有的打拳跑步,有的看书学习,还有的散步私语……那时学校每隔一两周就在大礼堂放一场电影,我那时记日记,写了好多电影观后感。记得电影《人生》放映后,我们争论不休,来自城里的同学振振有词:高家林就该走出乡村,与城里时髦姑娘黄亚萍结合,我们几个来自农村的学生骨子里总存有比较浓厚的传统观念,大骂高家林是现代“陈世美”,不该抛弃那么好的姑娘刘巧珍,为此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可见那时的我们多么单纯和热血!

日记摘抄之六:1985年9月4日,星期三,雨。

吃早饭时,鼻间沥滴血水。晚自习时,看了一阵书,头闷闷的,鼻腔发热,清涕伴血而下。遂阖书上舍宿休息。

病啊,你这紧缠不放的幽灵,为什么要阻挠我的学习啊?要知道,我还有好多的书要读,有漫长的路要去跋涉,有母亲的春晖未报啊!

人,不能呻吟着生活!

我要奋起,我要抗争。我要生活啊。

病得多了,我并不惶惧。

但为了那遥远的憧憬,我愿加倍地抗争!

生命毕竟是美好的!为了那美好的,我愿拿生命去换取!

日记摘录之七:1985年11月2日晨记。

是的,我决不让病魔打倒我。我要生活!

我开始加劲锻炼,我要抗争了。

今晨五点起床,在操场跑十圈。经过这十几天的锻炼,我觉得好多了。上课清醒,再不太乏了。

我要做行动的丈夫,而决不是语言的大话筒。

四年师范,乡愁及贫病使我度日如年。假期每回家一次,家里困苦的境况就令我心酸,父母累死累活地供我上学,家里又缺粮,母亲病弱。我多么想快点毕业工作,拿份工资以解家中困厄,给母亲以宽慰。总算熬到了毕业季,那是1987年6月的一天,再有三四天就要毕业各奔东西了,我们宿舍八人各出一份饭票,打来了饭菜,有人买来了啤酒,我破例去校门口买了一盒五毛一分钱的“奔马”牌香烟,我们在宿舍欢聚豪饮,“疯”了一回。班里也举行了联欢晚会,同学们依依惜别之情浓郁,就连平时不怎么说话和来往的同学也敞开了心扉,深情话别,互相签写了临别赠言,记得同学们对我寄予了极大鼓励和厚望,几个留言至今犹响耳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愿你在文学的天地里耕耘出丰硕的成果”;“你的生命之花将在大山的怀抱里绚烂绽放……”

日记摘录之八:1985年5月22日,星期四。

我是山里人。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样可爱。过去她用甘甜的乳汁喂养了我,给我以物质的和精神的滋养。故乡的乡亲们是那样的淳朴,他们的勤劳、质朴、坦率、多情的美德,使我为之心倾,而更不愿待在烦嚣的城市。山里人每年正月里要唱曲子戏,那时我也受到了它的陶冶,曾醉心于学它,唱它,而乡亲们又是那样的心底敞亮,他们组成的社火队,常有人到我家来演唱,我也学唱了不少,我受到了民间文艺浓厚的感染。

山里人的生活是有点苦,但乡亲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快乐的。再苦的年月,也要用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他们祖祖辈辈生息、奋斗在黄土高原的山洼里,他们的口头语言是那样的丰富,人情是那样的深沉,故乡的山山水水是那样的美。

而我,是吮着故乡的爱而长大的。

自我飞出故乡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对故乡的爱更其浓烈了,我时时在梦想它,追忆我童年绿色的梦。

而在这一年多来的几次回家中,我却羞见于乡亲们,有时自卑,有时则很自负,孤僻的性格使我离乡亲们渐远,我感到无以补偿的空虚和愧疚。乡亲们是我的根,故乡是我的根呀,我为什么要嫌弃它呢?我有什么理由不为它而献出我的一切呢?

正是基于这种浓浓的思乡、爱乡情怀,我毕业后就在家乡的初中当了“娃娃王”,教有所成;正是有了青年时在师范学校的苦读、练写和奋斗,后来我笔耕不辍,写山乡之景,记家乡之事,抒乡土情怀,遂有一本散文小说集《大山的馈赠》回馈给我的故乡。

来源:小白蜀黍,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aobaiss.com/post/4639.html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点我查看教程

必做手机赚钱项目推荐:


最新!手机做任务赚钱日赚百元

★★★★★      点我查看教程


热门!手机购物返利省钱还挣钱 

★★★★★      点我查看教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